马铃薯产业风云变幻
惠东县冬种马铃薯的种植历史已有数十年。数据显示,2009年该县冬种马铃薯面积已经达到12万亩,当年年产量达27万吨,总产值达4.6亿元人民币,其中八成以上出口。
事实上,放眼全省乃至全国,惠东马铃薯作为国内反季节种植的重要产区,在种植水平上一路领跑,但在市场占有率和比较成本上,优势反而所有下滑。惠东当地一家合作社社长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:2015年以前,马铃薯亩产值可达到9000元,其中有5000元/亩的毛利;如今,马铃薯亩产值下滑至6000元左右,农户获得的毛利润仅3000元/亩。
据了解,种植效益下滑有多方面原因,除了种植成本提高外,国内外产区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,尤其是在云南、广西、以及海外的马铃薯冬种产区扩张加压下,惠东马铃薯遭受冲击whatsapp web,出口能力受到挑战。
资料显示,当前云南冬季种植马铃薯面积已超过300万亩,一举成为全国冬季马铃薯的最大生产基地,其中80%产量外销到全国27个省区市,出口销量也在逐年增加,仅2017年便出口8.14万吨,居全国马铃薯出口量和出口额的第二位。
“对泰国市场的出口量已出现40%以上的下滑。”早前专门从事农产品贸易的苏伟强对马铃薯国际市场颇有研究,他指出,由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税率较低,是马铃薯出口市场的重要争夺地,而随着云南冬种马铃薯产业的崛起,巴基斯坦采收期提前等因素,惠东冬种马铃薯的出口压力加大。
面对风云突变的国内外马铃薯产区变化,惠东马铃薯产业该如何布局谋发展,是该县需要研判的重要课题。但苏伟强坦言,对普通农户来说,提高产量,降低生产成本是唯一出路。
品牌战略
申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
近日,记者在惠东马铃薯产区走访时发现,面对丰收,许多种植户依然表示行情不好。诚然,在辛苦劳作了一年后,冬种马铃薯的收益要远远高于前两季种植的水稻收益,年底的3个月劳作获得,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指标。
但随着马铃薯市场波动加剧,收购价格年年不同telegram中文版,可能把几年的收益相加才发现,今年的好收成刚好补平此前损失。
对此,记者了解到,近年来该县将龙头带动、产业化经营作为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,在抵御种植风险、降低种植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。目前该县拥有马铃薯协会1个、龙头企业10家、专业合作社13个、产销经纪人500多人,构建了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、“公司+经纪人+农户”、“合作社+农户”等多种生产模式。
通过发展订单生产,开展农资配送、为农户担保小额贷款、提供机耕等配套服务,提高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,实现了供种、技术指导、农资配送、产品回收一体化经营,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格局。
2017年,首届“中国冬种马铃薯之乡”旅游文化节在铁涌镇召开,有效促进了该县特色农产品马铃薯的宣传推广。2018年,该县将申报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列入政府重点工作,并专门成立了申报领导小组,牵头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。
今年初,该县也开始着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申请。据悉,地理标志和省级现代产业园的申报成功,将在品牌化打造、深加工链延伸等方面扩大产业优势,并在挖掘农产品人文历史,融合稔平半岛旅游资源实施“旅游+农业”方面上优势明显。
专家观点
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广州综合试验站站长、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研究员曹先维接受了记者的采访,回答了关于马铃薯产业的若干问题。
南方日报:如何看待惠东冬种马铃薯面对的市场波动压力?
曹先维:我认为,对农产品市场很难做到精准调控,出现一定的市场波动属于正常规律。首先来讲,由于国际性检疫病害问题,我国并没有开放对国外种薯或是商品薯的进口市场。所以,对外出口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渠道,但是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,国际经济不景气,出口市场萎缩,加上东南亚国家开始发展冬种马铃薯,这对处于冬作区的国内马铃薯产业造成一定冲击。
回归国内,由于面积小,惠东马铃薯属于高产值产区,与其他作物比较优势明显,销售市场正在开拓中。但随着国内冬种区面积的逐渐扩大,一边是市场开拓,一边是生产拓展,生产拓展往往要快于市场开拓,在短时间内,供求关系发生波动,这样就导致了类似去年市场行情低迷的发生。
另外,市场波动与气候也有关系,如果气候不好,其他蔬菜价格高,那马铃薯就会价格降低,反之同理。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由于价格不好,广东整体马铃薯冬种面积减少了二三成,这也促成了今年行情的高涨。
南方日报:接下来,惠东应该怎样布局?
曹先维:虽然国家提出要将马铃薯作为主粮发展,但它依然不能像大米一样,只能当作主粮的有利补充。对于惠东马铃薯产业发展,在生产技术层面来说,我们处于国内领先水平,但并不代表可以发动大家一哄而上,要稳中求进whatsapp登录,种植多少应由农户自己把握。从政府层面而言,可以适当引导,比如培育龙头企业、拓展市场、产销对接;加强合作社、龙头企业的建设,降低种植风险;发展深加工产业链,开拓销售渠道等。从科研角度来讲,应加大创新生产技术和生产体系,研发优新品种,引进北方的新品种,选择市场覆盖面大的品种等。
南方日报:在深加工方面,惠东是否可以考虑发展?
曹先维:发展加工企业,首先要考虑生产成本,比如一斤薯条或薯片加工后,销售价格和成本价格比较是否划算。其次,要考虑品种问题,目前惠东马铃薯种植品种多为粤引85—38(即费乌瑞它),属于菜薯的一种,水分含量大,淀粉少,很难用于深加工,而一些新的品种,如大西洋,惠东也曾经种过,但由于产量低、成本高,深加工产品价格无法适宜市场行情,也没有实现规模扩种。未来,在加工装备、技术成本进一步降低,马铃薯加工品种的研发得到结果后,深加工或许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