伙伴们好,分享开场!今天的千字干货,结尾欢迎点赞收藏支持~(你的支持是我的动力!)看字费神?右上角“听”字,护眼模式马上开启!
最新业绩背后的变与不变

2024年,海航控股交出一份令人五味杂陈的成绩单:营收达到了652.36亿元,客流、货运同步快速增长whatsapp web,运力眼看要追平疫情前高点。然而,表面红火之下,净利润却勐然由正转负,录得-9.21亿元。有人说是大环境压力whatsapp网页版,其实更深层还是财务结构的隐忧未解。好消息是,2025上半年盈利有望“扭黑”,主要得益于人民币升值、航油便宜和资产变现带来的超预期收益。但短债的补天无缝,流动负债仍比流动资产高出68亿元,一度杀到面值退市边缘,只靠控股股东紧急买入才稍稳局势。
资本与现金流赛跑

现金流终于在2025年一季度转正,看似喘口气。但遥望账本,上亿的短债缺口高悬,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——2024年末达到了98.9%,而带息负债高达1,047亿元,美元净负债近百亿美元。每逢人民币小幅走弱,净利润就会“缩水”——1%贬值带来6.17亿元损失,让人如履薄冰。不得不说,资产的重组和变现——比如大手笔减持沪农商行,年化收益居然高达247%——为企业瘦身回血提供了教科书式操作,也给所有人点了一盏警示灯:靠资本腾挪能稳多久?
棋盘上的“产业链闭环”

除了盘活存量,海航控股正在低调重塑产业链命脉。收购“天羽飞训”等资产,目标直指飞行员培训成本,提升自有服务的利润率。“外人看白菜,内行买肉价”,市场担忧其资本消耗速度,但从大逻辑讲,这是困境中自救。与此同时,向海航技术的增资和维修业务拓展,不只是“自给自足”,更是瞄准未来海南自贸港放开的航空维修、喷涂、地面保障大市场。只要自贸港封关成功,面对国际流量井喷,谁会是赢家?
破产重整后的新命运

回头看,2021年底的破产重整,让方大集团“砸下”410亿元,历史包袱暂时甩清。目前,债务仍以飞机租赁为主,EBITDA利息保障率3.3倍,短线违约无忧。但高杠杆依旧像一块石头压在航司脖子上——每年六成以上经营现金都要还债,机队升级、服务优化资金捉襟见肘。前路是扩张还是保守?决定权在于资产负债表何时变“健康”。
优势、隐忧和多空分歧

话说海航控股不只是靠海南一地,它拥有六大区域牌照,航食、培训等协同业务年入45亿元,毛利率更胜主业。方大带来的“成本铁律”初显威力,2024年单位非油成本降低8%。可“金矿”旁边就是“地雷”——美元债、航油成本高挂头顶,大环境风吹草动都会影响盈利“体温”,而“持续经营重大不确定性”依然出现在年报里。更关键,A股价格只要连续20天低于1元,就要和主板“说再见”,再多增持也只能博短线。
如何在风口浪尖做投资选择?
结合2025年预期EBITDAR(80亿元),海航控股对应估值约6.5倍,明显低于“老大三航”的8-9倍。有人乐观,说自贸港全面放开后,客货流量起飞,利率正常化净利可至25-30亿元;也有人悲观:若高杠杆持续缠身,未来资本运作空间越来越窄,摊薄在所难免。博弈的味道愈发强烈。
策略:左侧波段为主,耐心等右侧信号
短线投资,冲着面值与事件驱动whatsapp网页版登录,波动之大不容低估。真正的长期机会,得看这些变化是否落地:资产负债率降到85%以下,连续两季扣非净利为正,经营现金流覆盖资本开支,以及自贸港超预期政策红利真正释放。在这些信号完全出现前,建议把控好仓位,重仓长期配置还需三思。市场永远在变,但风暴眼中,最难得的还是清醒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