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≺ 前言 ≻—
世界终于颠成了我不认识的样子了!
9月28日,地铁上一大妈正在低头玩手机,却被坐在一旁的“眼镜女”指责“偷拍”。
被诬陷后,大妈原地气炸,当场打开相册自证清白,奈何“眼镜女”却依旧喋喋不休。

这下直接触到大妈的“底线”了,反向怒怼道:你以为你长得好看啊?
随着舆论的发酵,网友力挺大妈的做法,不过也引发了另一方面的担忧!

—≺ 大妈被质疑偷拍 ≻—
随着社会的发展,不少人都会带着“有色眼镜”来看大爷大妈,虽说“不是老人变坏了,而是坏人变老了”,有时候是一句“真相警告”,但也有例外的时候。
就在1天前,网友爆料了一则49秒“争执不休”的短视频whatsapp网页版,事发于一辆正在行驶的车厢内,两个女人之间的战争彻底拉响。
其中一位身穿黑色运动衣,看上去大概有50多岁的大妈;而同坐在一侧身穿粉色上衣,看上去大概有30多岁的女子,两人到底为何产生争执?

起因在于坐在一旁的大妈拿起手机网上冲浪,而坐在一旁的“眼镜女”却疑神疑鬼地觉得大妈开启了前置摄像头,对着自己的容颜就是一顿狂拍。
当大妈听到“眼镜女”质疑自己是一个“偷拍狂”时,当时也是被气得火冒三丈,直言自己手机动都没动,你到底哪只眼睛看到我的手机动了?
“眼镜女”听后并未罢休,而是用手指着大妈的鼻子斥责道:你不要没事找事?

大妈听完此话后,直接原地炸毛,就差一巴掌直接甩到“眼镜女”的脸上,不过她深谙谁先动手谁就处于被动地位,于是拿出了中国大妈应有的气场当场怒怼道。
到底是谁找事?你到底想干嘛呢?这股气上头的情绪让其从座椅上立即站了起来,随即将手机重重地摔在座椅上,摆出一副双手叉腰绝不服输的气势。
“眼镜女”见状直接从口袋中掏出手机,威胁大妈再嚷嚷一句试试,你信不信我报警啊。

—≺ 绝不惯着,当场怒怼 ≻—
看上去年纪不大的“眼镜女”,其胡搅蛮缠起来的本事,完全碾压了此时站起来的大妈。
不过比其年长几岁的大妈,也不是白吃这么闲饭的,直接从座椅上拿起手机,让“眼镜女”好好地睁大瞳孔,看一下自己到底照没照?
这波“绝不惯着”的气场,让“眼镜女”话风突转,转而从一口咬定的“偷拍”转变为伺机而动的“偷拍”,直言“你就准备照我?你以为我看不见?”

搞笑地是,此时坐在“眼镜女”左边的另外一名蓝衣大妈,却还拉起了偏架!指责黑衣大妈这么大岁数了,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情呢?
一边说着一边还用手拉着“眼镜女“,仅是这一个动作,就暴露了其与“眼镜女”的关系不一般,要么是其亲妈妈,要么是其婆婆。
就这样,本是一比一的对决,在蓝衣大妈介入后,直接变成了二比一的对决,虽然从人员实力上黑衣大妈输了,但她是绝对不会接受莫须有的“偷拍”罪名的。

面对“眼镜女”在整个车厢内,大声嚷嚷着“她就是准备照我的”。
此话再次触及了大妈的“底线”,只见她二话不说打开手机相册,直接将照片怼在“眼镜女”脸上,让其好好地看一下,到底有没有?
从大妈手机中压根就没有找到自己的任何影子后,“眼镜女”仍是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,扬言让大妈再好好找找,你就是偷拍我了!

这下大妈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!遇到这种难缠的人,大妈再次拿出怒怼的“杀手锏”。
我明明是在看装修房子的照片,可你非得偏偏说我是在偷拍你,我看什么不好非得看你?我看你干嘛啊?你长得好看吗?
“眼镜女”听完此话后,更是气不打一处出,再次朝大妈放出威胁的话,你要是敢照我一下试试?你信不信我立马报警!
大妈可不怕警察来,她据理力争的落脚点,终究还是那句“灵魂拷问”,你就那么好看呢?你以为你长得好看呢?

—≺ 网友力挺大妈,却另有担忧 ≻—
这场闹剧并未惊扰警方,最终双方不欢而散!
不过这一幕刚好被对面的乘客,360°无死角地记录了下来,且随即被曝光于网上。
网友对此纷纷建议道,身穿粉色衣服的“眼镜女”,拍你的明明不是旁边的大姐,而是正坐在你对面的目击者啊。
这下可好,被曝光后还没有打码,直接在全国人民面前丢人现眼了。

还好对方是一位上了年纪的大妈,而不是上了年纪的大爷。
但凡换作是一个中年男人的话,这怕是有一百张嘴都不一定能够说清!
况且就“眼镜女”这番颜值,即便旁边坐的是个男人whatsapp网页版登录,也不会为此心动“偷拍”。
显然“眼镜女”的行为,有点“妄想症”的嫌疑,这是一种看似不严重但却不容忽视的心理疾病,若不即使治疗的话,出个门的话,真得很容易祸害到别人。

—≺ 成都地铁被诬陷偷拍案 ≻—
这不由得让人回想起,2年前发生在成都地铁上的一幕,事发于2023年6月11日,男乘客何某因鞋面亮得反光,而被不远处的2名女乘客质疑鞋面上装有“偷拍”设备!
甚至还过分地要求何某当场脱鞋站在人来人往的扶梯口,可等到警方介入后,何某锃亮的鞋面上却并未找到“偷拍”设备,这也进一步证实自己是被“诬陷”的。
当然名誉权受到侵害的何某,也并未就此罢休,而是拿出硬刚到底的决心,将此前诬陷自己的2名女乘客诉诸法院。
除了为自己洗脱罪名外whatsapp web,更重要的就是告诫当事人“诬陷”是要付出代价的。

参考资料: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
